深秋时节,丁家桥镇小岭村层林尽染,一条蜿蜒8.4公里的循环路如丝带般穿梭于青山绿水间。这条路是凝聚着全村576户1700多名村民心血的民生工程,不仅串联起千年宣纸文化与九华古道、古槽遗址的自然遗存,更展现出干群同心、共筑“乡村振兴路”。
小岭村素有“中国宣纸发祥地”之称,境内“九岭十三坑”的独特地貌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宣纸技艺,拥有古宣纸槽遗址、九华古道等文化遗产。然而,受制于山峦起伏的地理条件,长期以来,分散的文旅资源如珍珠散落,同时里湾等四个村民组受困于“路不通”,毛竹、檀皮等一些经济作物运输困难。
采访中,记者从小岭村的村民口中得知,原来通往小岭村的是一条小路,窄的地方不过七八十公分宽,宽的地方也不过一米,路面很不平整,如果出村的话要绕一个大弯再到小岭,檀皮、毛竹等山上的经济作物都运不出来。
小岭循环路项目涵盖了3.2公里新建路段,涉及150户村民的近百亩山场、林木、菜园地与经济作物,征地协调本是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可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时,全村却达成一致:不要补偿款、不要青苗费、不要特殊照顾。
交通便捷了,檀皮、毛竹也能销售出去,村民们不仅在家就可以销售农特产品,还开办了民宿农家乐,经济收入也增加了。
里湾村民组作为大山最深处的村组,贡献了此次涉及征收土地的近一半面积。村民们主动无偿让出林地、林木,累计达6.1公顷,节省建设成本超百万元。
“在项目经济投资紧张的情况下,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无偿将这些经济作物贡献出来,把这条路给开辟出来。这条路的顺利推进跟当地老百姓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。”丁家桥镇小岭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胡丽君说道。
如今,小岭循环路贯通,曾经“散落的珍珠”——宣纸古槽遗址、九华古道、金钱松打卡点、映山红基地连点成线,首次实现“串珠成链”。
数据反映了变化:小岭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去年的90多万元增长至今年的100多万元。随着小岭循环路贯通,小岭村的农林和文旅经济必将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